东坑氧气充装 具有助燃性
  • 东坑氧气充装 具有助燃性
  • 东坑氧气充装 具有助燃性
  • 东坑氧气充装 具有助燃性

产品描述

直径89-219mm 容积0.8L-40L 瓶体高度197-1315mm 瓶体重量1.6-48.2KG 壁厚3.2-5.7mm 材质37Mn , 34CrMo4 工作压力15Mpa 20Mpa 测试压力22.5Mpa 30Mpa 标准GB/T5099.3 ISO9809-3 EN ISO9809-3 EN ISO9809-1 包装无缝钢瓶密封 执行标准国标 分子式O2 用途工业/医用/实验室 物理状态气态 性状无色无味 是否危险化学品 纯度99.995% 99.999% 等级优等
氧气制取方法
实验室制法
1.加热


加热或制取氧气


热:


2.二氧化锰与共热:


(制得的氧气中含有少量Cl₂、O3和微量ClO₂;部分教材已经删掉;该反应实际上是放热反应,而不是吸热反应,发生上述1mol反应,放热108kJ)。


3.过氧化氢溶液催化分解(催化剂主要为二氧化锰,三氧化二铁、氧化铜也可):


化学诗歌:氧气的制取
实验先查气密性,受热均匀倾。


收集常用排水法,先撤导管后移灯。


解释:


1、实验先查气密性,受热均匀倾:“倾”的意思是说,安装大时,应使略微倾斜,即要使口低于底,这样可以防止加热时药品所含有的少量水分变成水蒸气,到管口处冷凝成水滴而倒流,致使破裂。“受热均匀”的意思是说加热时使均匀受热。


2、收集常用排水法:意思是说收集氧气时要用排水集气法收集。


3、先撤导管后移灯:意思是说在停止制氧气时,务必先把导气管从水槽中撤出,然后再移去酒精灯(如果先撤去酒精灯,则因内温度降低,气压减小,水就会沿导管吸到热的里,致使因急剧冷却而破裂)。


折叠工业制法
1、分离液态空气法


在低温条件下加压,使空气转变为液态,然后蒸发,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是‐196℃,比液态氧的沸点(‐183℃)低,因此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,剩下的主要是液态氧。


空气中的主要成分是氧气和氮气。利用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,从空气中制备氧气称空气分离法。首先把空气预冷、净化(去除空气中的少量水分、二氧化碳、乙炔、碳氢化合物等气体和灰尘等杂质)、然后进行压缩、冷却,使之成为液态空气。然后,利用氧和氮的沸点的不同,在精馏塔中把液态空气多次蒸发和冷凝,将氧气和氮气分离开来,得到纯氧(可以达到99.6%的纯度)和纯氮(可以达到99.9%的纯度)。如果增加一些附加装置,还可以提取出氩、氖、氦、氪、氙等在空气中含量较少的稀有惰性气体。由空气分离装置产出的氧气,经过压缩机的压缩,后将压缩氧气装入高压钢瓶储存,或通过管道直接输送到工厂、车间使用。使用这种方法生产氧气,虽然需要大型的成套设备和严格的安全操作技术,但是产量高,每小时可以产出数千、万立方米的氧气,而且所耗用的原料仅仅是不用买、不用运、不用仓库储存的空气,所以从1903年研制出台深冷空分制氧机以来,这种制氧方法一直得到广泛的应用。


2、膜分离技术


膜分离技术得到*发展。利用这种技术,在一定压力下,让空气通过具有富集氧气功能的薄膜,可得到含氧量较高的富氧空气。利用这种膜进行多级分离,可以得到百分之九十以上氧气的富氧空气。


3、分子筛制氧法(吸附法)


利用氮分子大于氧分子的特性,使用特制的分子筛把空气中的氧离分出来。首先,用压缩机迫使干燥的空气通过分子筛进入抽成真空的中,空气中的氮分子即被分子筛所吸附,氧气进入内,当内氧气达到一定量(压力达到一定程度)时,即可打开出氧阀门放出氧气。经过一段时间,分子筛吸附的氮逐渐增多,吸附能力减弱,产出的氧气纯度下降,需要用真空泵抽出吸附在分子筛上面的氮,然后重复上述过程。这种制取氧的方法亦称吸附法.利用吸附法制氧的小型制氧机已经开发出来,便于家庭使用。


4、电解制氧法


把水放入电解槽中,加入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以提高水的电解度,然后通入直流电,水就分解为氧气和氢气。每制取一立方米氧,同时获得两立方米氢。用电解法制取一立方米氧要耗电12~15千瓦小时,与上述两种方法的耗电量(0.55~0.60千瓦小时)相比,是很不经济的。所以,电解法不适用于大量制氧。另外同时产生的氢气如果没有妥善的方法收集,在空气中聚集起来,如与氧气混合,*发生较其剧烈的爆炸。所以,电解法也不适用家庭制氧的方法。
东坑氧气充装
氧气瓶是储存和运输氧气用的高压容器,一般用合金结构钢热冲、压制而成,外径219mm,常用气瓶容积40升,圆柱形。应用于、急救站、疗养院。
气瓶肩部标有工作压力、试验压力、容积、重量、等信息的钢印,表面漆成天蓝色,用黑色写明"氧气"字样。
简介
氧气瓶是、急救站、疗养院、家庭护理、战地救护、个人及各种缺氧环境补充用氧较理想的供氧设备。对患者、老年人、孕妇、学生、人员及旅游、坑道、登山人员都是不可缺少的益友。
供氧器就是根据上述人员的需要而设计生产精美铝合金包装箱.美观大方.家庭使用方便.买回家就可以用.配件齐全。
产品介绍
氧气瓶的储气能力的标准是耐压能力。常规氧气瓶的压力上限为15Mp(兆帕)换算为大气压就是147个大气压。耐压能力检测值为22.5Mp。常规充装的钢瓶内压力应在12~15Mp左右。瓶内气体不能全部氧气瓶用尽,应保留不少于0.1-0.2MP的剩余压力。 氧气瓶与明火距离应该不小于10米、不得靠近热源、不得受日光暴晒。宜存放在干燥阴凉处,气瓶不得撞击。 氧气瓶嘴、吸入器、压力表、及接口螺纹严禁沾有(染)油脂。氧气瓶在运输和装卸时,要关紧瓶阀,拧紧帽盖,轻移轻放,不得碰撞滑滚,抛甩坠落。供氧器在移动、停放、使用过程中,请注意瓶体和阀门的保护,防止气瓶倾倒,以免造成附件的损坏。 使用中如发现漏气,请立即关闭气瓶阀门。请不要自行修理。严禁私自拆卸氧气瓶阀、阀门开关、压力表等阀上的零部件。用户严禁私自充装氧气。氧气瓶充气压力不得**过规定压力,严禁**装;气瓶每3年检验一次,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,检验在充气单位进行。氧在液态和固态时是蓝色,故氧气瓶身涂蓝色漆,但是氧气瓶内的氧气是以高压气体的形式存在而并非液氧。
氧气钢瓶大小的计量单位是容积单位:升
氧气瓶的大小是以升来计算的,10升钢瓶说明大约能容纳10升的水,而40升钢瓶则可以容纳40升的水。能装多少升水的钢瓶就叫()升氧气瓶
氧气瓶钢瓶内的氧气处于压缩状态
装满的钢瓶内大约有135~150个大气压。
容积越大装的氧气越多
充满的钢瓶中压力是一样的,与钢瓶的容积无关。也就是说无论4升的10升的还是40升的瓶中,在满瓶状况下压力是一样的,如果压力一样的话容积大小就决定了瓶能装多少氧气。
压力表的观察方法
压力表是向我们说明钢瓶中还有多少压力的仪器,是氧气吸入器的一部分,通过压力表我们可以了解氧气瓶满与不满,氧气还剩下多少。
氧气瓶氧气瓶能装多少氧气用下面的公式计算
(容积*145)=( )升氧气;
不同的氧气瓶能使用多少时间通过下面公式计算
(氧气瓶中容纳的氧气量(升)/每分钟流量)=使用的时间(单位:分钟);
现在市场**通的氧气瓶主要有4升、10升、15升和40升几种规格。不管购买哪一种,首先要考虑的是否有稳定的氧气来源。因为氧气瓶不过是一种容器而已我们购买它是为了使用氧气。
东坑氧气充装
氧气,化学式O₂,相对分子质量32.00,无色无味气体,氧元素常见的单质形态。熔点-218.4℃,沸点-183℃。难溶于水,1L水中溶解约30mL氧气。在空气中氧气约占21% 。


液氧为天蓝色液体。固氧为蓝色晶体。常温下不是很活泼,与许多物质都不易产生作用。但在高温下则很活跃,能与多种元素直接化合,这与氧原子的电负性仅次于氟。


氧在自然界中分布广,占地壳质量的48.6%,是丰富度高的元素。在烃类氧化、废水处理、火箭推进剂以及航空、航天和潜水中供动物及人进行呼吸等方面均需要用氧。动物呼吸、燃烧和一切氧化过程(包括**物)都消耗氧气。


在金属的切割和焊接中是用纯度93.5%~99.2%的氧气与可燃气(如乙炔)混合,产生较高温度的火焰,从而使金属熔融。为了强化硝酸和硫酸的生产过程也需要氧。不用空气而用氧与水蒸气的混合物吹人煤气气化炉中,能得到高热值的煤气。用气较为重要。
基本信息
中文名称
氧气
外文名称Oxygen相对分子质量32
发现人马和,约瑟夫·普里斯特利,卡尔·威廉·舍勒
命名时间1777年命名人拉瓦锡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(常温下)化学式O₂
东坑氧气充装
工业氧气安全技术说明书
部分:化学品名称
化学品中文名称: 氧
化学品英文名称: oxygen
中文名称2: 氧气
英文名称2:
技术说明书编码: 83
CAS No.: 7782-44-7
分子式: O2
分子量: 32.00
*二部分:成分/组成信息
有害物成分:氧
含量: ≥99.99%
CAS No. 7782-44-7
*三部分:危险性概述
危险性类别:
侵入途径:
健康危害: 常压下,当氧的浓度**过40%时,有可能发生氧中毒。吸入40%~60%的氧时,出现胸骨后不适感、轻咳,进而胸闷、胸骨后烧灼感和呼吸困难,咳嗽加剧;严重时可发生肺水肿,甚至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。吸入氧浓度在80%以上时,出现面部肌肉抽动、面色苍白、眩晕、心动过速、虚脱,继而全身强直性、昏迷、呼吸衰竭而。长期处于氧分压为60~100kPa(相当于吸入氧浓度40%左右)的条件下可发生眼损害,严重者可失明。
环境危害:
燃爆危险: 本品助燃。
*四部分:急救措施
皮肤接触:
眼睛接触:
吸入: *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。保持呼吸道通畅。如呼吸停止,立即进行人工呼吸。就医。
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
拉瓦锡对氧气的研究
拉瓦锡对氧气的发现是在普里斯特里启发下完成的。1774年,拉瓦锡用汞灰(HgO)的合成与分解实验制得氧气,并对它进行了系统的研究,发现它能与很多非金属单质合成多种酸,故命名为“酸气”(希腊文Oxygene)。
拉瓦锡通过氧气的实验,提出了燃烧的氧化学说,了燃素说,发动了化学史上的化学革命,使过去以燃素说形式倒立着的化学正立过来。因此,虽然不是他先发现氧气,但还是称他为“真正发现氧气的人”,而舍勒和普利斯特里是“当真理碰到鼻尖上的时候还是没有得到真理”。
1802年,德国东方学者克拉普罗特偶然读到一本64页的汉文手抄本,书名是《平龙认》,作者是马和,著作年代是唐代至德元年(公元756年)。克拉普罗特读完此书以后,惊奇地发现,这本讲述如何在大地上寻找“”的家著作,竟揭示了深刻的科学道理:空气和水里都有氧气存在。
1807年,克拉普罗特在彼得堡科学院学术讨论会上宣读了一篇,题目是《*八世纪中国人的化学知识》,其中提到,空气中存在“阴阳二气”,用火硝、青石等物质加热后能产生“阴气”;水中也有“阴气”,它和“阳气”紧密结合在一起,很难分解。克拉普罗特指出,马和所说的“阴气”,是氧气。中国早在唐朝知道氧气的存在并且能够分解它,比欧洲人发现氧气足足早了1000多年。克拉普罗特这篇使在场的科学家都感到惊奇不已。
http://peng349656607.cn.b2b168.com

产品推荐